讓我就自己的觀念發表一下意見,若有衝撞與冒犯,請您們見諒!
有必要推動12年國教嗎?
只是為了減輕孩子的功課壓力?與家長的負擔?增加孩子的競爭力?
請官員與家長們到「就業現場」看一看吧!
現在高中以下的教材,根本與現實生活脫節(大學以上更是作夢),學生們只是更辛苦地背一些奇怪的東西,盲目地追尋文憑。更甚者以打工為主的在唸大學,這根本無助於未來的競爭力吧!
個人的淺見是打蛇要打七寸,從五個方向下手會比較好吧!
(一)為何教育「結果」會有城鄉差距,還要找大學生下鄉課輔?
因為同酬不同工啊!若是依城鄉差距,擴大薪資差距,讓去偏遠的老師薪水是一般的3倍,可以5年輪調,提早到教滿20年就領終身俸,那偏遠地區一定是搶手貨,一班才不到10個人,好教得很。
因為上述所以乾脆混吃等死!老師的評鑑落在球員(老師)教練(教育主管),根本是自己在玩,為何不把評鑑改成「學習卷」,讓家長決定孩子要唸那一間(不論公私明校),政府就依卷給學校錢,若是明星學校人多就擴校,招不到學生的就加倍栽員退場,老師們能不拼嗎?
再加上落實學分制,若修不過就必需重修,把學生的「學習成果」與教師的「薪水」連動,教不好就「減薪栽員」,誰敢混日子?
(二)建立合適的教材內容,並在小四以後加入大量的職場互動與接觸,讓孩子了解工作與人生的互動情況,並加上「人格與生命」教育培養,才有能力在國中時比較清楚自己未來的方向,再因材適教,培育該行的競爭力。
(三)取消「學歷」的考試用人制度,不准考試設名額限制。
連政府用人都以學歷來起薪與升職,跟本不看您是否有能力,才會出現大學畢業考進社會局當長官,連個案怎麼處理都不會,怕被釘就裝死設內規,讓一堆有心有實務的社工或志工無法發揮。醫學院、律師就該視完全開放,有能力與職業傾向的,就讓他去讀,只要他最後能通過職業考式就OK了,怎麼可以限額還限國呢?沒有競爭就不會有品質的。
(四)證照考試要與現實相符,不是為考試而考試。
心理師有證照的,有不少跟本沒有實務能力,我還看過一邊看書一邊帶團體的呢!社會局說這才是專業啦!真不知專在那?醫生真的是以服務為先的嗎?為何出現"是要用健保還是自費"的選擇題?廚師證照只要背好就一定過?證照的公信力與保障在那?社工系畢業的,比不上志工好用,觀光休閒畢業的,比不上學生社團的幹部...
試想,在古代醫生是如何產生的?大多是先跟在一旁見習,再培育專業,在老師的督導下修練的,現在醫學院學生操到爆肝的背一堆,到現場還不是從頭來,加上又沒有先建立正確的職業觀念與態度,才會出現奇怪的現象。我一直覺得「師徙制」、「志工觀摩學習」、「市場消費者」來淘汱與給薪,才是品質的保證啊!每個夜市能活下來的攤商,不是靠學歷與證照,而是適者生存下來的!
證照的制定,怎可由「學界」來制定?沒有實務的經驗跟本就是紙上談兵。
(五)申請助學貸款,必需跟學習成果連動,學的好的,就不用還,再加發獎金。
以打工為主的大學,真的是很沒有唸的必要的!
不能怪父母變成直昇機父母或是干擾教學的黑手,在這樣的教育環下,誰不會「日頭赤炎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