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NEWS!


2010年11月11日 星期四

「不教而殺為之虐」的寫作教育

「不教而殺為之虐」的寫作教育

作者/何琦瑜(親子天下總編輯)

 

坦白說,我自己從小到大沒有體會過寫作文的困難,駕馭文字的能力彷彿是上帝賜給我、天生就會的潛能。這是為什麼我會從事媒體與出版等與文字相關的行業,比不上作家,但勉強能稱之為「文字工作者」。


也因此當我看到自己的小孩是「另一種人」,當我發現寫日記和作文是他的頭號惡夢與困難時,我的惶恐與無知,不下於任何一位「非專業」家長。要怎麼教孩子寫作?如何幫助他克服困難?為了解決我的疑惑,三年前我「公器私用」的出版了一本《教出寫作力》專刊,獲得極大的迴響。我從市場的反應中明白,「寫作」不僅是我個人教養的難題,也是這世代家長與教師普遍的焦慮。


因為基測恢復考作文,在考試領導教學、有考才要學的教育氛圍中,家長、學校開始緊張的動員了起來。在寫作課程已經從九年一貫課綱撤退的國小現場,學生開始恢復定期繳交大量的日記、週記、作文、心得。但是多數學校並沒有重新建構教寫作的課程體系:寫作教育的目的,是要孩子奠基什麼樣的能力?低中高年級各該教什麼?哪些方法可以幫助每一個孩子,而不只是有天賦的孩子,習得基本的寫作能力?

 

在目標不清、方法沒有架構的現況下,老師們只好拿起二十年前「鐵杵磨成繡花針」、多練就會、多寫就通的舊思維,要求孩子們更加頻繁的繳交「每寫一次,就挫折一次」的寫作作業。一旁乾著急如我的家長們,往往就只能求助於校外的補習班與額外課程,更佔用了孩子應該玩樂的童年。

 

這是一場「不教而殺為之虐」的殺戮戰場。砍殺的是大多數學生對寫作的興趣與表達的慾望。《親子天下》去年底調查顯示,超過五成的國中小學生痛恨作文,超過一半的男生,看完一本書後,對「寫出書的大意或摘要」感到困難。如果我們再用同樣的教學思維與方法、出更多的寫作功課,只會造成「向下沉淪」的惡性循環。

 

親子天下本期《作文、心得、週記完全克服法》封面故事試圖打破寫作教學現場的迷思,提供更務實的教學與方法。我當然不敢打包票,看完封面故事就能完全「克服」小孩的作文困擾;但我相信不論是家長或老師,都應該能從這次的案例和文章中,找到可以著力的一些啟發。

 

最近我家迷電腦的兒子,為了歌頌他所愛的電腦寫了一首打油詩。他的老師允許並鼓勵他,在日記上分享他學會的電腦軟硬體新知。日記成為他向老師「獻寶」的溝通工具,老師也經常溫暖的回應,而非形式化的﹁批改﹂他的日記。於是我看到這個過去亟害怕寫作的孩子,彷彿看到了光,不自覺的趨近。

 

動機真是一切學習的基礎,成人們的努力作為,千萬不要反其道而行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