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給您的留言:
這又是官方做法了,在辦公室狂開會,狂訂法規,然後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束手無策後,就裝死沒看到啦!
怎麼不到現場上班個半年10月,體驗一下基層老師的無力感?
更新日期:2010/12/14 04:11 |
〔自由時報記者林曉雲、胡清暉、施曉光/台北報導〕霸凌陰影籠罩校園!依教育部問卷調查,疑似長期遭到同學欺負的學生比率,從前年的七%下降到今年的二%,但以九十五萬名國中生估算,仍有上萬名國中生疑似被霸凌,教育部校安中心一年卻只接到十幾件通報,凸顯校園裡存在許多不為人知的黑數。 擬扣補助款逼縣市正視 教育部正緊急研擬「校園霸凌防治法」,部長吳清基本週將邀集全國廿五縣市教育局處長及法務部、警政署等單位共同研商,由於國中小的主管機關是縣市政府,教育部還擬祭出扣減地方補助款手段,強迫縣市正視。 教育部軍訓處長王福林表示,反制校園霸凌首要處理的是校長及老師視而不見的問題,但目前的作法只能管到校長或老師的考績及續任,都無法發揮立即有效的效果,教育部擬以扣減縣市獎補助款的方向,強迫縣市對學校造成壓力。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謝國清表示,霸凌黑數讓家長很憂心,他呼籲校方和老師必須落實透明化的校安通報,結合警政體系、家庭教育,多管齊下共同預防霸凌事件。 人本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馮喬蘭指出,很多個案已遭霸凌一段時間,孩子不敢講,學校及導師又沒有察覺,拖了很久才爆發,顯見第一線老師在處理霸凌事件的專業極為欠缺。教育部應加強老師的在職訓練,並讓社工體系介入,增聘輔導、社工人力,讓學校具備評估校園霸凌的能力。 王福林表示,霸凌行為的界定有四項指標,分別是攻擊行為長期反覆不斷、具有故意傷害的意圖,兩造相對勢力不對等、呈現對生理或心理侵犯的結果,老師發現了嚴重的暴力行為無法處理。 他舉例說,有同事的孩子唸國中,學校籃球場卻長期被一些小混混把持,其他學生放假時根本無法使用,目前已由警方介入處理,校長應該和管區及少年隊,有更多的互動,這樣遇到狀況時,才能有更好的處理方式。 網路攻訐或排擠也算霸凌 東華大學教授、教育部反霸凌安全學校計畫主持人李明憲表示,最新的霸凌未必都訴諸肢體暴力,例如網路攻訐或聯合全班排擠某一同學等,都算是霸凌。 |
雅虎資訊 版權所有 © 2010 Yahoo! Taiwan All Right Reserved.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 自由時報 版權所有 © 2010 libertytimes Inc. All Right Reserved. |
快到Yahoo!奇摩新聞看最新的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您24小時的訊息來源
http://news.yahoo.com.tw/
版權所有 Yahoo!奇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