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NEWS!


2011年5月8日 星期日

100年志工加值訓練-儷詩

1+N大於1+N的力量

要和一群大部分年紀與我相差一大段的伙伴們共同活動,緊張和責任的感覺慢慢浮現;緊張在於我預想會不會和這些伙伴產生距離隔閡,責任在於我自認需要擔負起年長者照顧大家的義務。然而,從自我介紹課程後,小組伙伴因為持續被要求完成團體任務,讓團體動力不斷地凝聚作用,年齡差距的感覺不再,隨著任務越來越困難,讓我體認到每個人的貢獻都相當重要,唯有團結合作找方法才能達成目標,逐漸地活動之前的緊張與擔心已拋在腦後,「全心投入」成為我在兩天裡活動中的感受。

「探索體驗」是此次的學習內容,與往常上課形式不同的是我們透過「身歷其境」、「親自體驗」進行學習,因為親自經歷,所以更能夠印象深刻並且實際進行,而非紙上談兵。由於未來會將本次培訓所習得的新知運用於實務工作,若不是體驗過課程的轉折與要求,我也無法理解探索體驗的神奇奧秘之處。這次參與活動的經歷,我學習到的有:

  1. 轉化不可能為可能的信念(突破負向想法):參與室內歷奇活動,每次Leader給予我們的任務,在我腦中第一個浮現的念頭通常是「這有可能嗎?」,接下來才是「來試試看吧!」。例如挑戰阿拉丁魔毯活動時,一時之間毫無解決問題的頭緒,面對伙伴的說明也無法理解,「不可能挑戰成功」的想法一直浮現!在經過一夜的休息與沈澱後,解決的方法浮現,也順利的完成了挑戰。而這樣的成功經驗,提醒容易若入負向想法的我必須突破改變,面臨挑戰時先把「不可能」的信念刪除!先把信念轉化後,我才有信心可以來為成功找方法。

  2. 團體的正向力量(提供改變的動力):透過團體的活動來進行挑戰,除了Leader提到利用團體「盲從」的優勢之外,團體也產生了「不得不行動」的壓力以及「我挺你」的支持氛圍。無論是壓力或支持鼓勵,提供提供參與者許多改變與行動的正向動機和力量。然而,除了在團體中感受到正向力量之外,磨合的過程也有許多負向情緒和責難產生。如果團體的凝聚程度不高,很難跨過這樣的負向情緒避免責難產生,挑戰任務時非但無法成功,反而更加深挫敗的感覺,這也讓我想到派與任務前,需要先設計發展凝聚的活動,有個共同合作的意願和共識,才能形成一個正向的團體。

  3. 打破慣性,發展創意:探索體驗的活動,讓我更加深刻體認到「集思廣益」的團體力量,每個人處事都有盲點,而其他成員看見我所看不到之處,透過討論我們打破自己慣性做事模式,提供更多更有創意的解決方法。集思廣益的好處除了再討論完成任務方法時,也在每次活動總結檢討時出現,這次學到的優點回饋、百補圖、團體全方位價值契約、魚骨圖因素分析法,單靠自己來做當然也可以做到,但是完整的程度以及完成的速度可能無法像團體所做的完善迅速。

  4. 用腦思考、用心感受、用身體行動:這次培訓我們進行的團體活動,因為事先做過設計,在體驗的過程常會遇到「卡關」的狀況,很少有一次的活動各小組可以一次到位不必調整。如何讓團體有效的運作?leader在這次培訓過程不斷提醒參與成員,有時我們沒有做好事先的準備,有時沒有處理團體伙伴情緒、問題、發展共同合作的機會,更多時候是我們沒有或不願意行動。事先的計畫討論→執行→確認錯誤→再計畫→再執行,這樣的循環過程是我在兩大組討論成功因素分析所看到的類似因素與過程。

我是一個平時有運動習慣的人,很難得的在兩天培訓課程結束之後,我竟然感到腰酸背痛!!我想這是要我除了在腦袋裡習得體驗學習的知識之外,也用身體的疲勞讓我更加深體驗過程的辛苦與成長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